如果把前面咱们描述的
比作是在为孕育生命做准备的前奏
那么这次咱们要分享的就好比是
“孕期的护理”
孕育生命是一个漫长且煎熬的过程,准妈妈们会先从身体的变化感受到新生命的存在,这期间除了要不断的补充营养,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,不能熬夜,不能化妆,开始忌口,开始接受身材走样,接受各种孕期反应,一点不舒适的感觉都会让她感觉紧张。
耕作的农民,亦是如此。
除却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劳作,这也是个看天吃饭的活计,随着节气的变化,
什么时候除虫,
什么时候除草,
什么时候防病害,
什么时候施肥,
什么时候灌溉,
都是他们关心的问题。
用十月怀胎作比虽不太恰当,但也合适。
APPLYFERTILIZER
施 肥
补充营养
有机肥
你知道农村原始的茅厕吗?
那就是有机肥产地之一
整地时除了打理好土地外,也是为了让土壤更肥沃,这是作物天然的肥料,然后再辅以有机肥增肥土壤,当然这样是不够的,到了作物生长的旺季(夏季),施肥格外重要。
在六月中旬,七月上旬和八月上旬,都会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播撒肥料。
在一年最热的这几个月,农民们是绝对没有借口休息的,收成可不会找借口放暑假。
INSECTICIDE
防虫害
减少物理伤害
虫子
只要是它爱吃的
自己吃不完还要生一窝虫崽子一起吃
俗话说:
“冬天麦盖三层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。”
描述的就是虫子们在冬天被冻傻后,来年大丰收的场景。
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,“盖三层被”是没有太大可能的,除虫还是要靠打药来完成,但是神奇的自然规律也给了虫子很多生存机会,不按时打药的话,后果可想而知。
“蝗灾”,这个词现在很少被提起,但是在过去,绝对是一个让农民们惊恐的词,漫天乱飞的蝗虫,所到之处,颗粒无收。
但是现在人们发现油炸的蝗虫也很好吃,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据说已经开始人工饲养了。
PREVENTION
防病害
保持健康
如果
水稻会跑步
抵抗力应该会好很多
水稻也会生病,除了虫子,水稻常见的病症也是影响收成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特别是在降水多、湿度高的时候,仅稻瘟病就可导致水稻产量减少20%以上。
防治病害的途径比较复杂,这里就不细说了,总之你知道很辛苦就好。
IRRIGATION
灌溉
泡澡澡
水稻
肯定是离不开水的
要不然叫“土稻”或者“干稻”嘛
虽然说离不开水,
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是有要求的。
因此,关于灌溉,有这么一套说法:
“深水返青,浅水分蘖,有水壮苞,干湿壮籽”
深水返青
水稻移栽后,根系受到大量损伤,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,这时如果田中缺水,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更少,叶片丧失的水分多。
深水返青并不是水越深越好,一般水深3-4厘米即可。
浅水分蘖(niè)
分蘖:可以理解为水稻的发育,长身体,就像婴儿在妈妈肚子里开始慢慢的长出手和脚。
这个时候如果灌水过深,土壤缺氧闭气,养分分解慢,稻株基部光照弱,对分蘖不利。
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。一般应灌1.5厘米深的浅水层即可。
有水壮苞
稻穗形成期间一定要保证水源充足,就像妈妈怀宝宝的时候需要充足的营养一样。
稻草孕穗到抽穗期间,一定要维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,保花增粒。
干湿壮籽
水稻抽穗扬花以后,叶片停止长大,茎叶不再伸长,颖花发育完成,禾苗需水量减少。这个时候控制好湿度即可。
当禾苗插到田里后,
“人为”的日常劳作必不可少。
在过去,种地更多是看天吃饭,
如果遇到干旱,
田里龟裂的纹路与老农脸上纵横的沟壑会一起增长。
说实话,
写这些东西的小编,
长这么大也就去田里逮过野兔子,
还没逮到。
但是深知田间劳作不易,
想要把粮食的生产过程描述给大家,
确实查阅不少资料,
越是写到后面越是感慨,
“如果不好好工作...回老家种田,是真的会饿死自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