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鑫泰|从粮食安全,追溯大米的时代记忆!2022.06.29

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,是“中央一号文件”强调再强调的问题。近两年,在疫情影响下,它被人们反复提及,而这个看似很基础的问题,真正要做到却着实不易。

 

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,人口大国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吃饭问题。建国初期,我们可以说是一穷二白,别说粮食安全,就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。


而现如今,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到各种美食,我们追求的不再是“吃饱”,而是更在意美食的口感与质量,“吃好” 才是关键。


忆苦思甜,在我们吃饱吃好的时代,一起回顾中国粮食的艰苦路程。


★ 开荒种粮 ★


50年代



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废待兴。经济要发展,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,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中,国家着力于土地改革和粮食增产。


为解决全国耕地面积少的问题,国家施行开荒政策,对查无人烟的大东北,实施开垦造田。最终经过不懈努力,成功将“北大荒”造成“北大仓”。


★ 全国饥荒 ★


60年代


 

60年代,中国农业生产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,导致粮食总产量一度出现大幅度下降。


袁隆平院士研究发现水稻“天然雄性不育株”的情况,随着矮秆水稻、杂交小麦、杂交玉米品种相继育成,中国的粮食生产第一次突破4000亿斤。


★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★


70年代


 

70年代,国家着力于农作物的杂交技术研究,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的水稻杂交育种专家,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水稻高产神话。


1974年,中国第一个可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“南优二号”问世,到1976年,其推广面积208万亩,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%,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。


★ 粮食稳定供给 ★


80年代


 

从1982年起,中国连续5年发布了农业领域的重要文件,即“中央一号文件”。


其中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”政策的实施,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通过不断稳定和完善这一制度,中国的粮食产量历史性地突破了8000亿斤(4亿吨),比1978年高出2000亿斤。


在这一年的世界粮农组织大会上,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,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。


★粮票制度结束★


90年代



随着全国生产力的大幅提高,粮食生产实现了稳步供给,长达近四十年的“粮票时代”正式宣告结束。


★ 科技兴农 ★


21世纪


 

科技兴农不止步,沙漠种稻,改良耐盐碱地、荒凉之地变万亩粮川。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稻,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,不断刷新着水稻高产的世界纪录。


新世纪以来,超级稻不断从“高产”向“绿色、高效、品质”迈进,通过推广稻虾、稻鱼、稻蟹等立体种养模式,节肥节药、生态绿色,让人不仅吃得饱,而且吃得好。



民以食为天

正是因为有「粮食英雄」的辛勤付出

才有我们现在“岁丰年稔,春华秋实”的美好

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粒粮食

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

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


匠人精神如灯塔

时刻指引合鑫泰不忘初心

我们始终践行

“不使用一粒陈粮”的宗旨

坚持做放心粮油

扎实做好

粮食收储工作和粮食质量安全管理

严把每一道质量关

从根本上杜绝粮食质量问题

匠心比心,躬耕田野,精进前行

时刻守好人民粮仓

为国人提供优质好米